:……】
宋朝之前的诸帝都皱起眉头。
李世民更是忧心忡忡。
秦念曾说“五十多年整出十几起篡位事件”,加上赵匡胤的商税“治的就是你朝羁縻之策的遗留问题”。
可见宋朝就在唐朝灭亡的五十多年后建国。
他本以为频繁篡位就足见唐宋之间是何等乱世,甚至将其与五胡十六国时期并论。
可如今秦念说的竟然是“华夏史上最惨无人道”!
唐宋之间,究竟乱到什么地步?
【秦念:其他时期的吃人,是“岁饥,人相食”。但你所在的时期,却是不饥也食人,将食人视作平常,甚至以食人为乐。人肉被与猪肉一同售卖,价格还更为低贱。】
史书上的记载远比秦念描述的更为黑暗。
秦念原本想复述原文,但打字的时候不由得想到“天幕”的设定是面向所有人。
真将五代十国的史书原文放出来,极有可能给小孩造成心理阴影。
出于扮演的沉浸感,秦念没有发原文。
【赵匡胤:朕是因此以为武将之害高于文臣之害。】
【李世民:这是……朕的过错?】
李世民声音颤抖。
这十日以来,他将秦念提及的所有大唐亡国之因都熟记于心,无数次推演大唐如何因这些弊端走向亡国。
可李世民怎么也没想到,大唐留给后世王朝的,竟是如此惨烈的局面!
羁縻之策、藩镇割据、战乱不止、武将篡位、以人为食……
李世民已是悲痛万分。
【秦念:不是,唐朝该为这事负责的皇帝有很多,远远轮不到你。真要这么追根溯源,那就得追溯到孔子的“柔远人”。】
【李世民:朕是皇帝。】
孔子提出柔远人,那是一家之言。
李世民不愿将自身的过错归咎于古人。
错在身为皇帝的自己不该采用儒家的柔远人。
【秦念:追溯皇帝?刘彻?】
【刘彻:朕只管得到在位时期的事,此后的皇帝如何治政又与朕何干?朕又没有要求后世尊崇儒术!】
【秦念:这才叫高配得感。二凤,多跟刘小猪学学,心态好才能像他那么长寿。】
【李世民:……】
【刘彻:哼!】
【秦念:正如刘彻所说的,你又没有留下祖训去逼迫后世皇帝沿用你的政策。仅羁縻之策最多也就是异族皆反,回到大唐建国之初的状态。】
【朱元璋:……】
看到自己被迫发言,朱元璋就知道秦念在点他。
他确实留下了祖训,认为按祖训治国大明就能得以长存。
可事实却是大明亡于异族。
那他留下的祖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