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然后快拍到的人马上装作很认真在听领导讲话,还要低头一边做着笔记。
当记者的摄像机快到林三七面前时,林三七也赶紧板起脸记着笔记,原本他以为是一闪而过,结果记者居然停在了他的前面不动了。
被工作人员的补光灯和镜头照着,林三七的冷汗都下来了。
因为他哪里想写字?分明就是在画圈圈,如果拍到笔记本上这不露陷了嘛。
幸亏林三七当过几年学生干部,欺上瞒下这套学了十成十,他假装很淡定地将笔记本翻过一页,然后假装继续做笔记。
记者拍了差不多1分钟的素材,这才离开。
林三七拿起桌上的毛巾擦了擦汗,对旁边的沈院长抱怨道:
“吓死我了,怎么要拍这么长时间?那个灯光这么热,瞧瞧,我这脸都照得红彤彤的。”
沈院长笑笑:“你呀,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明显就是要把你当全国典型了。”
林三七撇撇嘴,心想现在自己被捧得越高,过几年摔得越惨,需要你的时候你是榜样,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xx派头目。
等会议第二天的时候,李部长在主席台上对着众人说道:
“大家也知道,这几年国内经济大形势不好,国家财政非常困难。但是地方上的同志经常跟我抱怨,抱怨我们部里不给经费,没办法新建医院,人民群众的意见很大。
这个做为部长我可以理解,到目前为止,大型医院基本上都集中在大城市,很多地方连县级医院都没有,乡镇卫生院几乎是一片空白。
但是另一边,老百姓面临着看病难的问题,有病没地方就诊,就算有医院却缺少药物,往往拖到最后,小病变大病,大病变绝症。
如何多开办几家医院,如何多一些药品,中央和部里也一直在想办法,这不是一个个别问题,而是一个普遍性的,全国性的难题。我们到底要如何破局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首都传染病医院的院长林三七同志,让他来给我们讲讲,如何不花财政一分钱新建起一家医院。大家欢迎。”
轰一下,会议室里众人都炸了,大家都知道首都成立了一家传染病医院,并且攻克了肺结核疾病。
但大家并不知道,这么一家国家级重点医院居然没花财政一分钱?
那这医院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所有人满脑子都是问号,一个个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个全场最年轻院长身上,想看看他有什么锦囊妙计?
掌声中,林三七正了正自己的中山装,迈步走上了主席台。
第439章 国内的药品奇缺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笔,眼神全部看向了这位全国最年轻的院长。
电视台记者,报社记者也将镜头重新对准了林三七,此时记者心里也在啧啧称奇,年轻,太年轻了;
林三七拿出稿子,环顾了现场两百位卫生系统的高官,清了清嗓子。
“李部长,各位领导,诸位前辈,大家好,我是首都传染病医院的院长林三七,我们医院是在伍同志的关怀下,李部长的提倡建议下,最新成立的,用李部长的话说,是白手起家。
但是李部长有一点说错了,新建一家医院肯定是需要钱的,比如我们传染病医院就是向中医院借了20多万现金,购买了各种办公用品,并对医院做了一些装修改进。”
这话一出,下面的人都议论纷纷,就连李部长也皱了皱眉头。
林三七却不慌不忙,继续自己的演讲:
“启动资金必不可少,可是我们在开业第一个月后,就将这笔欠款给还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传染病医院赚钱了,第一个月就赢利了。”
“噢~~~”
底下的人都做恍然大悟状,老太太的眉头开舒开了。
“李部长说了,现在国内财政困难,但国内百废待兴,没钱新建医院。但是我们新中国成立这十二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一天天增长。
比如占大多数的农村地区没有卫生院,农民兄弟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另外哪怕是在城市里,像我们北平市,市内有大大小小的医院七八家,初步能解决看病问题。
可是大家忽略了一点,首都医院晚上都没有开展急诊服务,病人晚上突发急症,要么在家等于天亮,要么跑到住院部去找医生,这一来一回,极大延误了病情。
所以我们国家还是要多建医院,多培养医生,这是一句口号。如何实现这个口号,我归纳了八个字,那就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现场的人大约都能听懂这八个字的意思,但又不是特别懂,于是一个个都是屏住呼吸继续听讲:
“其实这八个字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医院赚多赚少是自己的事情,政府不负责拨款,杜绝了大锅饭。倒逼你医生提高临床水平和医疗服务态度,吸引更多病人。
这听起来似乎是让医生个人吃亏,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