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章(1 / 2)

十几亩地,分别种了洋芋,红苕,苞谷,田坎上还点了不少黄豆,豆杆上已经长满了毛茸茸的绿豆荚。

往上看,半坡上种满了胡豆、南瓜、冬瓜,藤蔓疯长,金黄色的南瓜花、白色的冬瓜花随风摇曳。

这年头土地就是乡亲们的命根子,大伙儿对田地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虽说满山都是土,只要开出来的田地,大伙儿都会精心侍弄,屋前屋后,边边角角都种满了作物。

周怀荣和周怀军大步去了上面的红苕地,将四处疯长的红苕藤全部牵到田垄上面,露出垄沟,再提起锄头顺着田垄底部斜着往里挖。

周怀山挑着土肥顺着挖出的沟槽,撒下土肥给红苕增肥。这个办法是周父想出来的,每年他们家挖的红苕个头都是富牛大队头一份。

红苕磨粉,做粉条,苕粉,也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妯娌四人钻进苞谷垄沟里,杨春燕发现零星有几个苞谷已经熟了,苞谷地还混种了豇豆,四季豆。

四季豆藤蔓已经窜到包谷杆子上面,紫色的小花迎风飘荡,细长的豇豆挂在苞谷杆上。

赵慧芳回头说:“晚上扯点胡豆回去,炕胡豆饼吃咋样?”

杨春燕想起以前吃过的大杂烩,笑道:“好啊!我看到妈泡的有黄豆,我们再摘点嫩南瓜,南瓜花和南瓜尖,磨豆浆煮懒豆腐吃。”

李秋月接过话头,“再摘点小米辣剁蘸水。”

张秀香微微笑,“先扯草,回去再拔胡豆、摘南瓜。”

“好。”

四人蹲下去,埋头苦干。

杨春燕发现垄沟里长满了鹅儿菜,麦麦草,荠菜……还看到不少的纤细的猪母菜(陌上菜)、莎草(香附)。

陌上菜为玄参科植物,开淡紫色小花,具有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可以用于肝火上炎、湿热泻痢、红肿热毒、痔疮肿痛,

香附子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肝郁气滞,胸、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可惜都没到采摘的时候。

这年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草药,再过十来年,大伙儿种田全靠农药除草剂,这些随地可见的草药也不容易寻找了。

第17章 17鸡枞菌

杨春燕蹲在垄沟里,苞谷地里面十分闷热,苞谷叶边缘有齿,划过脸颊、脖子就留下一道道细痕,出汗后又痛又痒十分难受。

她两手一刻也不得空闲,很快就从垄沟钻到田坎边,转身把垄沟里的杂草抱到田坎上。

赵慧芳满脸汗水的站在上面,手里还拿着一片阔树叶子扇风,“贼老天,闷的不行,要是能下两场雨就好了。”

杨春燕看了看天,“每年这几天都会下雨,应该就这几天了。”

“下两场雨咱们就可以进山采菌子了,去年咱们采鸡枞那地方,今年肯定也有不少。”话音未落,张秀香也钻了出来。

赵慧芳想起去年捡菌子的地方,笑道:“春燕,我们去年在后山半山窝找到好大一片鸡枞,到时候我们带你去捡菌子去。”

杨春燕笑着点头,“好。”

李秋月拿着两个灰包走了出来,掰开一人给了一节,一屁股坐在田坎上,“好久没吃过了,还是甜滋滋的。”

赵慧芳接过,笑道:“还记得小时候只要有空就钻苞谷地,高粱地找灰包吃。”

“就是,那会儿成天都觉得饿,看到啥都想吃。”

杨春燕掰下一粒灰包扔进嘴里,香甜的味道记忆犹新。

灰包生吃有股香甜的味道,山里的小孩没零嘴,肚子里没油水,每天不是割草就是捡柴,饿得也快。

杨春燕和伙伴们从小就不遗余力发挥自身能力,寻找一切能吃的野货。

他们开心的是山里的桑泡,栽秧泡儿、地瓜、刺梨、拐枣、叫鸡粮……熟了。

还有就是地里的苞谷、高粱结穗了,可以去苞谷地高粱地四处找寻灰包采来吃。

灰包看着丑陋,甚至还有点让人觉得恶心,可孩子们每找到一块,就像是找到宝贝,迫不及待的塞进嘴里……

赵慧芳想了一下说道:“春燕,以后出来干活,最好拉上老幺一起来,不要让他老是和蔡二妹几个裹在一起。”

李秋月点头,“就是,我看小丁、何大宽还有二春的为人还好,蔡二妹那个不男不女的家伙,我看着就恶心。”

张秀香接过话头,“蔡二妹那人你别看他母兮兮的,打老婆的力气一点都不小。春燕,老周家虽说穷点,但是从公爹到怀军几兄弟,从来没人动手打老婆。”

赵慧芳点头:“我嫁进门十来年了,怀荣连手指头都没动我一下。我们女人,就怕嫁给那种没本事,还要烂酒打老婆的。”

“老话说,跟到好人学好人,跟到端公学扛(gang四声)神,蔡二妹那种人最好少来往。”

她们说的都是真心话,杨春燕真诚的说:“谢谢嫂子们,我记住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