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1章(2 / 2)

,对毛大娘道:我看大有长进了不少,有眼力劲儿,会说话,又能吃苦。

毛大娘心中暗叹:能吃苦又怎么样,没了地想吃苦都没地吃去。

王大娘继续夸道:你手艺好,针线拿到集上能换钱,攒下银子买别人家的地也是一样的。回头儿媳妇再给你添个大胖孙子,家里的日子就红火起来了。

毛大娘想了半晌,最后憋出一句话来:他婶子,一亩地的年租是四百五十文,我们愿多加五十文,你看怎么样?

王大娘摇头道:不是钱的事,现在这粮食不够一家人吃的。回头分了家,不在一块吃喝了,更不够了,只能把这地收回来,给三小子种了。

王大娘其实并不想把地收回来,租给陈家每年能有笔进项,可孩子大了要分家,只能忍痛收回。

等开了春,把地里的那几株果树给刨了,改种粮食,再添置四五亩地,才够他一年的嚼用。王大娘怕对方不信,多解释了一句。

毛大娘与陈有闻言,皆是低头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朵儿咬着上唇,干巴巴地笑了笑,道:我们知道了,明年租别人家的地就是了。

王大娘见朵儿体谅,长舒一口气,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地。

毛大娘看事情再无转圜的余地,只能苦笑着点点头。陈有眼中闪过一丝焦虑,无奈地叹了口气。

腊月未至,朱永鸿便派人送信,叫朱永贤回京过年。朱永贤借口刚搬到宛平,还未在自家过年,婉言谢绝了。

裘智也觉得宫里过年规矩太多,他俩回到京城又得偷偷摸摸地搞地下恋,远不如在宛平自在,乐得不回京。

腊月二十七,裘智已经封印不再办公了,又赶上年前最后一个大集,便拉着朱永贤去逛街了。家里过年的东西都已经置办好了,就是图个热闹的气氛。

底层百姓一天的收入不过百钱,只够维持日常生活,平日里节衣缩食,只有到了年底,才敢稍稍奢侈一下,犒劳自己。

市集上人潮涌动,叫卖声此起彼伏。变戏法的、各路唱戏的艺人,穿红戴绿,使出浑身解数,演着吉庆的戏码,想趁年关多得些赏钱。

毛大娘带着儿子、儿媳支了个小摊,摊上摆了几双平日里做的千层底鞋、缝制的衣衫,还有家里老母鸡新下的蛋。

裘智走走看看,不过没发现什么想买的,一圈下来,两手空空。众人知道裘智是县丞,估计看不上他们的东西,也不以为意,都是笑脸相迎。

毛大娘住在村里,鲜少进城。裘智一直忙于公务,只在刚来宛平的时候逛过一次大集,是以她从未见过裘智。

毛大娘见别的摊主对裘智格外客气,王家正好在隔壁摆摊,便问王大娘:那后生是什么人,生得这般白净,穿得又富贵。

王大娘一家经常进城,还看过裘智审案,因此知道他的身份。王大娘笑呵呵道:那是咱们的县丞,旁边的是他师兄。

毛大娘一听说是官府中人,心下不禁有些忐忑,赶忙低下头,不敢直视对方。

朵儿有些惊讶地吐了吐舌头,插嘴道:这么年轻的县丞。朵儿以为当官的都和戏文里的老爷一样,五绺长须,年纪一大把了。

王老二接过话茬道:听说咱们这位县丞还是进士呢,可有学问了。审案审得也好,都叫他裘青天。

朵儿听后,看裘智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么厉害,我之前都没听说过。

王老二爽朗一笑,提议道:回头我再进城的时候叫上你,多来几次,没准还能看到他开堂问案。

朵儿一听,连忙点头应允,笑靥如花:有劳王二哥了,回头带着我和大有哥开开眼界。

王老二看朵儿有兴趣,滔滔不绝道:咱们这位县丞脾气好,没什么官架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