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教谕见裘智难受,以为有机可乘,马上赔笑道:大人,这屋里都是些脂粉气。您是娇贵人,闻不得这些腌臜气。不如您先回衙里,等下官晚上散衙了就去找您,一定事无巨细,跟您交代清楚。
裘智当然清楚胡教谕的打算,无非想去找周讷做靠山,逃避问询。或者回去编造说辞,试图糊弄过去。
裘智怎会让他得逞,推开了一扇窗,道:不用了,一会味道就散了。
包间也属于案发现场的一部分,裘智先仔细打量了一番,见桌子上笔墨纸砚样样俱全,还放着一摞诗稿。想来昨晚文人聚会,少不了舞文弄墨。
裘智素来心细,注意到桌子上有些黑色的碎屑,心中起疑。他用指尖轻轻沾取了一些碎屑,抬手仔细观察,似乎是纸张燃烧后留下的灰烬。
裘智暂时无法判断这些灰烬是否与案件有关,于是将这条线索记在心里。
裘智对秦书吏道:文房四宝都备齐了,你过来做笔录。
裘智问胡教谕:你把昨晚上的事,从头到尾讲一遍。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有什么人能给你作证,有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或事。
胡教谕听裘智问及是否发现可疑之处,立刻就来劲了,笃定道:孙秀才就是他,看他刚才那胆小的样,一定是心虚了,就是他干的。
裘智看胡教谕一脸激动的表情,冷哼一声,不疾不徐道:你从头开始回答我的问题,你要是不想说,咱俩就跟这坐着。反正我的本职工作就是破案,能跟你耗一天。
胡教谕本想蒙混过关,但看到裘智半点情面都不讲,连叹数声,无奈地开始讲述昨晚的经过。
他和王昀昆都在县衙办公,散衙后一起出发,大概在酉正(18点)到达了芙蓉楼。他们是最后到的,众人先在包间里聊了会天,然后去了水榭。
几个人都是文人雅士,加上美人相伴,于是开怀畅饮起来。黄举人昨天颇有兴致,多喝了几杯,借着酒劲,大庭广众之下开始和蕴香调情。张端同郭谨晏看不过眼,便离席去了前厅稍坐。
酒过三巡,好像有人提议作诗。胡教谕当时已经喝得有点多了,随意写了一首,之后的事情他就记不清了。
注1:摘自《法医学》第2版,作者李生斌
注2:摘自论文《利用溺死尸体形态改变推断死亡时间初探》,作者周国平
第58章 矛盾的口供
裘智听胡教谕说了半天, 除了他和王昀昆到芙蓉楼的时间交代得还算清楚,其他的都比较模糊,不知是心中有鬼, 还是真喝多了记不清了。
裘智思索片刻, 问道:你记得王三两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吗?
胡教谕皱着眉头,仔细回忆了半天, 摇头道:大人, 我真不记得了。昨晚喝得有些多,她应该一直都在吧。
裘智沉吟片刻, 翻看起手边的诗稿, 先找到了胡教谕的诗, 接着往后翻了几页, 便看到了两篇落款为王三两的诗文。
裘智忙命秦书吏诗稿收好, 既然王三两是个才女,肯定留下了不少文章, 回头与她的字迹比对一下,看是不是本人所写。
胡教谕见裘智找到了王三两的诗, 瞬间来了精神,喊冤道:她写诗的时候还活着, 散席后我就去睡觉了, 根本没机会下手, 人真的不是我杀的。
裘智盯着胡教谕的双眼, 问道:你之前去过描香阁吗?认识王三两吗?
胡教谕听了裘智的问题,瞳孔紧缩,脸上露出一丝慌乱。他沉思许久, 深吸一口气, 支支吾吾道:下官不敢去描香阁, 但请过他家的姑娘作陪。
胡教谕没有背景,不敢明目张胆违法大卫律。他在宛平这么多年,别说描香阁了,其他的秦楼楚馆也没踏足过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