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捕头明白了裘智的意思,林嫂子的嫌疑确实不小,便应下了。
等等。裘智见张捕头退下,突然叫住了他。
裘智福至心灵,突然想到这年代没有搜查证,他说的话就是法,于是连忙交代:你带人去搜王老鬼还有周家三兄弟的家,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一百两银子。还有他们的衣服都检查一遍,上面是否血迹。
只要找到了这一百两银子,就找到了凶手,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裘智目前的嫌疑人名单上有:刘重阳,王老鬼,林嫂子,周家三兄弟。刘重阳之前是衙里的捕快,裘智多少要给些面子,没有更进一步的证据,不好让人上门搜查。
分割线
保定知府姓高,名晋苓。他听涿州县令说了裘智违规办案一事,觉得裘智不过七品,官卑职小,不值得惊动巡抚,因此自己写了一封参奏的折子,递交到了吏部。
批复很快就送了回来,还是吏部侍郎签批的。文中只说裘智办案得当,并无任何差错。
高晋苓今后的仕途都指望着吏部呢,借他一百个胆也不敢和吏部侍郎对着干,但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改给刑部递了折子。
这次折子递上去两个月才批回来,回文称命案发生在涿州县,知府、县令居然二十几年都不知晓,还是靠外县的县丞破了案。他们不但不羞愧,反而参奏同僚,倾轧善类,给他好一通骂。
高晋苓把批文给师爷看了,师爷捻须道:东家,裘县丞听说是今年恩科的榜眼,会不会上面有人啊。
高晋苓思索片刻,否认道:他要是上边有人,为什么不留在翰林院,反而去县里做了个县丞?
师爷劝道:若是没人,您连参两本都被打了回来,可见他有老天眷顾,有道是人不和天斗。若是上边有人,您再参也是无用啊。
高晋苓并非爱逞凶斗狠之人,听了师爷的话,若有所思,沉默许久道:罢了,这事就过去了。
第21章 第二起命案
衙役们原先吃拿卡要惯了, 裘智上任后见不得这种风气,不许他们在外作威作福。好在裘智背靠朱永贤这个金主,手头宽裕, 对下属们十分大方, 衙役们得了裘智的赏赐,还都忍得住。
没人会嫌弃钱多, 如今听说可以去搜当地士绅的家, 一个个抢着去周家。王老鬼就一卖水的,没什么油水可捞。是以安排去周家搜查的人眉开眼笑, 去王老鬼家的则唉声叹气。
捕快们就像出笼的猛虎, 脱缰的野马, 闹哄哄地往周家几兄弟宅子去了, 进去就是一阵乱翻, 搞得是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周大年丢的银子没找到, 捕快们倒是满载而归。
因为家中被搜,周家几兄弟又难得聚到了一起。三人气得暴跳如雷, 大骂裘智不是个东西,他们周家虽不是鼎盛时期了, 但周大谷好歹是个读书人, 周家不是任人揉捏的。
几兄弟商量后决定, 让周大谷请人写了讼词, 直接去县衙和县令告状。周大谷过了府试,有半个功名在身,自认不用理民不告官的那套。
裘智第二天一早来到县丞衙, 金佑谦立刻向他汇报了昨天下午对王老鬼和周家几人进行的搜查结果, 银子、血衣都没找到。
裘智哀嚎一声, 没有证据就不能抓人,谁知屁股还没做热,郝捕头匆匆跑了进来。
他一脸惊慌地高声报告道:老爷不好了,刘重阳一家四口被人杀了!
裘智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眉头紧锁。第一个案子还没有眉目呢,第二个案子就发生了。裘智心里不住地流泪,暗道:难道天要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