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o章(1 / 2)

蜜桃子腌起来粉嫩嫩的,若是包裹在桃花饼里就显得不那么出众,而且烤完之后颜色也会变深。

若是能像桃子馅料那样通身都是粉嫩嫩的,再用模具压出好看的形状,说不定会比桃花饼卖的还好。

杨冬湖在家琢磨了几天,后来想到或许能用裹汤圆的糯米粉来做。

糯米圆子糯叽叽的惹人怜爱,用糯米粉蒸出来的点心也比烤出来的更嫩。

再稍加山樱桃或是桑葚的汁水染成淡粉,与糯米粉的白色交相辉映,犹如长在树上刚成熟的嫩桃一般。

还是和桃花饼一样,杨冬湖先做了几份打算试试卖的如何,若是卖的好了再多做也来得及。

现在赶着乞巧节是个好日子,这回的点心名字不能像桃花饼那般随意,配个好听的名字到时当节日的茶果子正合适。

思来想去,还是诗经里的那句诗与这点心最相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杨冬湖一拍手,就叫桃夭糕。

赵方初没读过多少诗书,杨春晓亦是,二人不知道这诗说的什么,但光听名字确实比桃花饼好听不少。

新做了点心,杨冬湖得亲自跑一趟镇上,节日将临,镇上正热闹,刚出了时兴的簪子赵方初惦记了许久,今儿就打算去镇上买个回来留着过节戴。

朱翠兰头一回大方给他拿了银钱买簪子,还叮嘱让他挑好看的买,别省银子,她前两日才给赵方初裁制了件新衣裳。

杨冬湖的也有,不过他成了亲也不打算打扮好看去挑汉子,今年的夏衣都是入夏刚做的,还新着,他便将那衣裳压在了箱底,留着来年再穿。

第211章 差事

这回去镇上杨春晓没有一同前往,杨冬湖本想让她跟着一起去挑挑新发饰一类,但被她拒绝了。

强求不得,杨冬湖只好随了她的意,带赵方初二人同去。

去往镇上的那条大道,离镇上还有约摸二三里,路边已有挎着竹篮拦街吆喝的竹簪布料。

有一小姑娘年纪看着不大,脸圆圆的很讨喜,竹篮里放着的是模样精巧的桃木簪子,看着像是家里人做出来她拿来卖赚些银钱当零花的。

她说话声音大且不胆怯,跟旁边上了年纪的妇人争相吆喝也不落下风,见杨冬湖朝她看来,立刻举着篮子上前,清脆喊道:“哥哥,看一看吧,我家的簪子都是才新做的,都是桃木,戴着辟邪防身,买不买都行,我替您挽个发髻你瞧瞧?”

杨冬湖停下来脚步往她的篮子里看上一眼,款式和以前他看过别人戴的都差不多,不过摸着倒是很光滑,表面被抹了桐油,更能保护簪子不受虫蚁噬咬。

“你这个怎么卖?”杨冬湖挑了个合眼缘的拿在赵方初头上比划两下。

小姑娘今儿才卖出去两支,这会儿见有生意可做,态度更加热情:“您手里这个是上头刻的是鹿角,款式简单也便宜,只要十文一支就行,这儿,这莲花和桃花雕刻复杂一些,要比鹿角贵上十文,樱花双钗最贵,要三十文,您要是觉得贵,这云纹的价格合适,十五文就成。”

这价钱比起镇上确实不贵,赵洛川给杨冬湖买的簪子,不到大节庆他是不舍得戴的,怕一不小心跌坏了心疼。

日常挽发都是一根筷子样式的木簪,杨冬湖不爱打扮,没觉得头上的簪子有哪里不好看。

赵方初木簪子有两三支,其中一把是十四岁那年赵方宇用捡来的树枝亲手给他打的,其他两个都是他自己攒钱买的。

爱打扮之人从不嫌自己妆奁匣子里簪子多,面前竹篮里的簪子确实精巧,杨冬湖也不免有些心动。

“云纹与桃花各拿一支,还有这个鹿角,一并拿上能便宜点吗?”

小姑娘算价钱速度不慢,想也没想脱口而出:“一共四十五文,您拿的多,这样,一共四十文,你看行吗?”

小姑娘笑出一口白牙显得很是诚恳,杨冬湖也没多犹豫痛快付了钱。

他把那朵桃花的给赵方初,笑道:“给,赶着乞巧图个好彩头,等去了镇上遇见好看的再买,明日晚上就能打扮的好看去明月桥逛集会。”

二人都已经熟透了,赵方初也没客气,谢过之后欢天喜地的接了过来。

买簪子也不能挡住去送点心的脚步,今儿是双日子,本就是逢集市的日子,更何况又赶上乞巧,现在街上人来人往,推着板车不太方便,二人好不容易挤过人群,跌跌撞撞的来到食楼门口。

今儿食客较多,杨冬湖在外头环视一周,未见掌柜的在屋内,食楼里只有小二哥和一个丫鬟装扮的在忙活着招呼客人,颇有些不得空,杨冬湖也不着急,进来找了个空位坐下歇息,逢小二哥得了空才从食客中脱身。

“哎呦哎呦,赶着日子吃饭碰面的人也多,这两日是忙了些,哎?今儿小哥儿怎么有空自己来送?大川兄弟不在?春晓姑娘怎么没来?”

小二哥笑着给二人添上一碗解暑茶:“赶了一路累的慌,喝点水缓缓。”

“有劳了。”杨冬湖回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