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七七眼睛都亮了,对待两人十分尊重,这也算她师父了。
从此顾七七开启了新的学习之路,好在是她感兴趣的,也不算难,又有那么多实物供她研究,成果自然喜人。
四爷又消失了几天,顾七七猜他是开铺子去了。
赚钱的事儿可耽搁不得。
四爷也派人给她传了话,说是她娘家那边已经送过现银,暂时先别做生意了。
顾七七听话的不再插手。
只要娘家不缺钱,她也算替原主尽孝了,其它的就不和原主娘家牵绊太深,毕竟这样对双方都好。
想必四爷也是这样想的。
四爷本来就忙,再加上年底节日一个连一个,把四爷和福晋累够呛。
福晋从宫里过个春节回来就病了,也不敢叫大夫,可怜见儿的。
年侧福晋身子骨本来就弱,这么折腾一回,人也倒下了。
还就壮实的李氏,啥事没有,还有闲心跟后院格格们吹嘘宫里晚宴多气派。
听的顾七七都想翻白眼:“不就嘲笑她们格格位份低,进不了宫吗,臭显摆,哼!”
顾七七可是知道清朝宫里的规矩有多大?
大雪天的跪个不停,能有个好儿?
第112章 清穿四爷的格格(22)
四爷坐在上首,看着李氏那意得志满、浅薄炫耀的嘴脸,再看看顾七七强忍翻白的娇俏样儿,只觉得对比太过直白。
他好像从未站在这个角度解读过后院女人,还别说,这李氏蠢得还挺别致。
转念又想到了弘时长大后干的那些蠢事儿。
嗯!他好像找到原因了。
蓦地,就忍不住怜惜起自己。
真坎坷啊!
一个坑连着一个坑、坑坑不一样、刚拔出左脚,右脚又陷进去了,坑坑洼洼连成片。
何时是个头啊……
过了年就是春。
顾七七总算脱掉了厚厚的棉衣和披风,舍得从炕头上下地了。
琢磨着玉兰院可能会住很久,正巧借着春风送暖的好时令改造一番,特别是花花草草得种起来。
于是,趁着四爷在玉兰院用晚饭,不客气的直接提要求。
“四爷,我想打些新家具,然后还要弄一下院子,可以吗?”
四爷也感兴趣的追问:“哦?打算怎么改?太复杂的话,先搬到前院住一阵子。”
顾七七不想搬来搬去,嫌麻烦:“不用,我出图纸,工匠不用进来,打好后送进来便好。
种树之类的活计交给小太监就够了。”
“行,有事儿直接吩咐苏培盛。”只要七七高兴,随她折腾吧。
得到首肯,顾七七期待极了,恨不得立马行动,饭都用得心不在焉。
饭?
对哦!
粮食!
猪脑子,差点就忘了,种花的好时节也是种粮食的好时节啊!
饭毕。
顾七七故技重施,又一副神秘兮兮商量大事的模样拉着四爷袖子。
四爷见状,习惯性的心里一咯噔。
又来?
哼!
果然该来的逃不掉,就是不知一会儿说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把四爷拉到罗汉床上坐稳。
顾七七像密探接头似的,悄声在四爷耳边轻问:“四爷,你说我现在拿出高产粮种,是好事还是坏事?”
四爷一听高产,激动的腾一下站了起来。
被遗忘的顾七七,鼻子被撞的又红又酸,顿时泪如雨下。
四爷这才反应过来,忙扶着顾七七坐下,伸手轻轻给她揉着红鼻头。
看她眼泪汪汪可怜至极的俏模样,四爷还是忍不住哈哈哈大笑起来。
又觉得不对,立马笑着解释。
“激动,太激动,忘了,下次注意。”
“哼,这道歉听着一点诚意都无,还笑那么大声!”顾七七不满的控诉。
只是语调娇娇软软,没有丝毫力度。
四爷只觉可爱,还真上手揉了揉她的头发。
“你怨爷也没用,谁让你像个小毛贼似的偷偷摸摸,爷一激动不全忘了?”
顾七七也不服气:“这么说是我的错了?”
“那倒不是,爷下次注意, 少激动。”
顾七七也不继续争辩,说起了正事:“怎么样?现在能种吗?”
“什么粮食?产量几何?”
“都是我家仓库里存的,量不是特别大,但都是高产品种。
有玉米、红薯、大豆、土豆、棉花、小麦、水稻等等。至于产量,高产如红薯,我们后世可达亩产六、七千斤,大清不知道,得看具体情况。
不过最少也能达到三、四千斤吧,我不太懂,到时候把书给您研究一下。
水稻可以留种,产量八百斤左右,跟土地、气候、肥料等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