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无字史记(出版书) 第11节(4 / 7)

很难,在族群间的流动性弱。这就造成了南迁藏缅语系族群在基因上也呈现出“南客女主”的面貌,只是过程与汉人南迁有所不同。

反过来讲,女性在各个族群间的流动性强,因此历史上也必然有很多藏缅语系族群的女性外嫁到南方当地族群中去,给当地族群的基因库中注入北方人群的基因。翻越一道道苍茫大山,蹚过一汪汪涟漪海子,藏缅语系族群的男女都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千面百越

南方地区曾经是现代智人最早进入中国的区域,最晚在3万年前,我们的直系祖先就已经在南方的江河湖泊和崇山峻岭中栖居了。当农耕时代来临时,南方地区的先民最早驯化了水稻,猪和狗的驯化也主要是在南方地区进行的。当文化之光初照中华大地时,良渚文化如同一座高峰屹立在四五千年前的江浙地带。按照史家定义的“春秋五霸”的一个版本,继齐桓公、秦穆公和晋文公之后,第四霸主和第五霸主并非中原豪强,而是在南方江浙水乡崛起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

所以,当古代汉人和氐羌族群开始南迁时,南方地区并不是中原史书中所描绘的蛮荒之地,而是有着自己一脉相承的悠久文化与漫长历史。比如南方地区的腹地湖南中部一带,一直流传着梅山文化,也就是蚩尤文化。相传这位与黄帝、炎帝上古大战的部落首领最终败退的地点就在那里的大熊山,炎黄的追兵赶到此处后,发现山岭险峻、野兽出没,恐怕中了埋伏,于是不再追杀蚩尤。按照古书的描绘,梅山地区生活着九黎、三苗以及他们的后裔。在两汉三国时期,湖南也有长沙蛮、武陵蛮活跃。

对南方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族群来说,最具代表性的整体性族群名称,莫过于百越。百越族群最为有名的历史发生于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击败了宿敌吴国,然后挥师北上,与中原齐、宋、晋、鲁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从历史上看,浙江、福建曾经是百越族群的政治中心,基因研究证实了史书的描述。在分子生物学家那里,百越族群有着自己独特的基因突变类型。根据突变基因在人群中的比例关系,他们发现,在现代汉族人群中,拥有百越突变基因最多的是上海人和浙江人,比例达到1/4左右。这显然是因为浙江曾经是越国的大本营,而很多现代上海人来自浙江。然后,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广东、安徽、湖北、辽宁、江苏、江西、湖南、河南……呈现出以浙江为中心,沿着海岸线附近扩散的特征。

据此我们可以猜测,在汉人南迁的过程中,南方地区拥有百越基因的一些族群融入了汉人社会,然后再随着汉人的走南闯北,走向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带。

但百越并非南方地区唯一的本地大族群,与之裂土分庭的另一个本地大族群是百濮。

从语言上看,百濮族群与南亚人群的关系密切。从地理上看,百濮族群也更多地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靠近南亚。早在汉人族群和氐羌族群南下之前,百越与百濮就在南方比邻而居,两者之间必然发生融合的故事,虽然故事的剧情并不一定是以和平方式展开的。

从地理分布上看,百越更像是现代智人沿着海岸线北上时在东南沿海扎根的人群的后代,而百濮更像是现代智人沿着内陆北上时在西南的山川里居留的人群的后代。从现代智人迁徙路线来说,他们的确是分为沿海和内陆两条主线北上的。但是,我们要把这两条迁徙路线与百越、百濮族群的形成对应起来,跨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南方不同族群之间也有着复杂的交流和融合,就像北方汉人也是由来自四面八方的族群经过克里奥尔化后形成的那样。

也许我们能说的是,百越族群中可能更多地含有沿海迁徙的那批现代智人(“海岸暴走族”)的基因,而百濮族群中可能更多地含有内陆迁徙的那批现代智人的基因。

有一条线索值得深思,那就是在东北亚的一些现代人群中,居然也含有一些百越族群的基因。比如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蒙古人中,竟然有30以上带有源自百越的特殊基因,甚至日本人中也有少量比例的百越特殊基因存在。这当然不代表东北亚的一些人群以及一部分日本人是百越族群的后代,他们拥有共同的特殊基因,也许是因为他们都从现代智人中的“海岸暴走族”那里继承了相关基因,那批现代智人沿着海岸线抵达过日本,也抵达过东北亚。这条线索暗示我们,最初的百越族群有可能确实是“海岸暴走族”的后裔。

从历史、语言、文化等各方面分析,在南方地区的本地两强博弈中,百越更占上风。从基因表现上看,起源自百濮族群的那些人群中,较为强大的分支往往拥有更多百越族群的基因;相对弱势的分支,很少有或者没有百越族群的基因。比如一些东南亚地区的百濮族群的后裔分支,他们融入了不到10的少量百越族群基因;像百濮族群后裔布朗族、佤族等分支,他们的人口规模较小,体内没有发现百越族群的基因。

另一条有趣的线索是,从语言上比较,百越族群和台湾少数民族的语言很接近,这暗示两者可能有着共同的祖先群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