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彦是懵逼的,他们也就回家睡个觉的功夫,早晨醒来宰相职务便没了。
“皇帝怎能如此翻脸无情?”白时中愤怒道。
李邦彦说:“不能坐以待毙,须串联旧臣共同进退!”
两人暗中联络张邦昌、黄潜善、赵野、唐恪、宇文粹中等人,以及那些被何粟压制的旧时御史,弹劾何粟与朱贼同年,早年间私交甚密。李纲更是朱贼连襟,万万不可托付重任。
就在此时,耿南仲突然出手,联合吴敏攻击何粟。
赵桓提拔的新臣竟开始内讧了!
起因是何粟弹劾左右宰相时,根本没给耿南仲打招呼。而且何粟与李纲联手,他们的名望太高,新提拔的省部官员,全都听何、李二人的,完全不把耿南仲放在眼里。
吴敏自认为劳苦功高,是他建议宋徽宗禅位的,如今既没捞到枢密院使,又没捞到左右宰相,只担任区区的副宰相。
两人一拍即合,开始联手搞何粟。
何粟担任右相没两天,赵桓就扛不住压力,让何粟降职去做副宰相。
但吴敏上位,引来太多人反对,他上个月才给事中,这个月做右相不是扯淡吗?
吴敏遂与耿南仲私下商议:“何粟、李纲二人,身负海内人望,阁下是万万压不住的,须得联合太上皇旧臣。”
耿南仲身为皇帝潜邸元从,他本该享有超然地位,如今做了左相还不满意,居然想要完全控制朝堂。于是他联合吴敏重新推荐李邦彦做右相,还说李邦彦并无作恶。
赵桓得给耿南仲面子,只能勉强答应。
耿南仲害怕影响自己的名声,让吴敏站出来请求给李邦彦复相。
李邦彦重新担任右相之后,何粟再度发难,拿出一堆李邦彦的黑材料——无非霸占民宅、贪污腐败,亲朋好友仗其威势欺压百姓,这对一个宰相来说简直小儿科。
何粟在御史台根基深厚,全力开火之下,便是耿南仲也扛不住。
于是,又换宰相了!
李邦彦被罢相的时候,还推荐唐恪做右相。
唐恪虽然是蔡京的旧时党羽,但却有大量政绩在身,绝对可以称得上干臣。而且,还得罪过太监和王黼,被两度贬去地方做官,他的名声在奸党当中不算坏,甚至能得到正直大臣的认可。
李邦彦这个举荐,符合各方势力的胃口。
几天时间,走马观花,宰相换了一堆。
而唐恪做宰相之后,发出的第一道命令,就直接惊呆了所有人。
这货密令各路勤王大军不得妄动,特别是不能抵达东京,以免横生变故激得金人与朱贼联手攻城。
秘密发布的公文,很快就被暴露,何粟于是又弹劾唐恪。
唐恪也被罢相,这次换李纲担任右相……
李邦彦也是一头雾水,他跟朱铭眉来眼去,也不敢勒令勤王大军止步啊。
唐恪哪来的胆子?
呵呵,唐恪其实是宋徽宗、蔡攸、童贯的人,宋徽宗写信过来让他遣散勤王大军!
第453章 太上皇的助攻
江州(九江)。
权邦彦正在跟钟相打仗,已经打了快一个月。
而且是钟相率先发起进攻!
权邦彦已从江西经略安抚使,晋升为江南经略安抚使,总管江东与江西两路兵马。
“权相公,顶不住了,快突围吧!”麾下将领悲痛大喊。
权邦彦却带着预备队,杀向被攻占的那段城墙,朝败退下来的士兵怒吼:“吾之妻儿老母,悉已接来江州。我一个外乡人都不怕死,你们本地人还怕个甚?钟贼若是攻破江州,汝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杀!”
一个大族子弟,受到权邦彦的激励,带着自己的庄户往前冲。
权邦彦也提刀杀出,身后士卒被长官感染,人人皆愿奋力死战。
一刻钟之后,攻上城墙的楚军,终于被权邦彦杀下去。
今天楚军的第四拨攻势,终究还是挡住了。
权邦彦瘫坐在女墙内,浑身血污,气喘吁吁。
忽有士兵大喊:“快看!”
权邦彦连忙站起,却见江面之上,数百艘船只远远驶来。
难道是钟贼的援兵?
权邦彦心头大骇,已然面如死灰,他感觉江州要守不住了。
不对劲!
权邦彦仔细观察,发现新来的这些船只,全都靠着北岸航行,刻意避开钟贼的战船。然后,丝毫不做停留,大摇大摆往下游驶去。
脑中灵光一现,权邦彦猛地想明白:“这是朱贼的兵要去攻打淮西!”
南方战场,同样复杂。
先是朱铭给钟相通风报信,告知江西、广西官兵即将攻打荆湖路。钟相主动提前出兵,命令荆南军队死守,自领荆北军队攻打九江。
等九江打起来,朱铭又给钟相写信,说自己打算进攻淮西,需要走长江运兵运粮,彼此约束水师不